作者:李芳薇 周程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3/9/6 9:30:56 选择字号:小 中 大 福岛核污染水排海,违背辐射防护基本原则 ■李芳薇 周程 电离辐射可能对人体、动物、环境有害已成为广泛共识。
目前,脑卒中动脉取栓手术是最有效的标准疗法,但国际上对其治疗细节一直存在争议。据悉,荟萃分析是最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是临床医学循证等级中最可靠的证据之一
胡海表示,我们测试了几十个器件,充分验证了性能的可靠性。他选中一种高压缩的极化激元材料作为基础,亲手做出了合成复频波的超透镜。基于这一现象,他们进一步开发出新型极化激元晶体管器件。仅在半年前的2月10日,郭相东的师兄、纳米中心副研究员胡海也在Science上发表文章。今年3月,郭相东获得青年科技人才中长期出国 (境)培训专项资资助,带着科学上的奇思妙想前往香港大学进行访学,寻求与极化激元、超构材料等领域内久负盛名的张霜团队开展合作的机会。
其中光频段的基于合成复频波的碳化硅声子极化激元光学超透镜出炉。随后,双方在优势互补下成功完成这项工作的最后一块版图。弟弟绍隆的来信夹着一份菲律宾英文报纸刊登的郑守仪当选副市长的新闻剪报,信中说:8月1日清早6点多钟,我的一位同学打电话给我,说他从北京电台的广播中,知道你被选为青岛市副市长。
绝大部分有孔虫具有钙质或胶结质的坚硬外壳,虫体死后其壳体可在地层中长期保存,有5亿多年的地质历程,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地层、古海洋、古气候和石油勘探开发等诸多科研领域。她依据在显微镜下描绘的不同侧面的有孔虫图形,用陶瓷泥、石膏、滑石等材料,按比例放大雕刻成形态逼真、便于直接对比鉴定有孔虫属种的立体模型。五一国际劳动节刚过,郑守仪就出席了山东省科学大会。郑守仪的研究成果得到国际有孔虫学术界的认可。
看到广州车站一幅题为《把青春献给祖国》的巨幅宣传画时,她抑制不住流下了眼泪。我代表妇女,代表致公党,代表归侨侨眷 1976年,郑守仪带着活泼可爱的女儿到菲律宾探望日夜思念的家人。
上世纪60年代,回国后的郑守仪投身其中,开始了有孔虫研究,与郑执中共同创建了我国第一个现代有孔虫实验室,填补了国内该研究领域的空白。提及科普,郑守仪说:我觉得科普宣传比我现在编写的《中国动物志》更重要,因为专业的书籍只有少数人能用,而科普能让大家在欣赏有孔虫的美的同时增长见识。所以只有以努力工作,来报答关心我的人。2003年荣获国际有孔虫研究最高奖库什曼奖。
郑守仪先后完成5篇共计50多万字的研究报告,并于1988年出版了50万字的专著《东海的胶结和瓷质有孔虫》。受到鼓励,郑守仪开始制作人们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孔虫教育科普模型。(作者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原党委副书记) 《中国科学报》 (2023-09-01 第4版 印刻)。付出多少汗水,就有多少收获。
这一天,正是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35周年。当年作为青岛市副市长,她认为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而坚决辞职。
我们不知道你是中国人。别人节假日出去玩的时候,我就想着赶紧回实验室完成工作。
她让老伴儿把此前一直无暇顾及的南海北部有孔虫定量样品和显微镜、标本片、计数框、参考文献等搬回家,两个月完成了工程量巨大的有孔虫定量计数工作90多个监测站的样品,平均每个样品要在显微镜下分清50个种类、计数500多枚标本。1978年,科学的春天到来了。父亲的遗嘱里写着守仪能为国效力,殊堪嘉慰,这更加坚定了她把毕生献给祖国科学事业的信念。世界公认的有孔虫研究权威、美国Loebilch和Tappan教授夫妇认为图示和描述为一流,很有参考价值,还表示这是优秀著作,很可能成为可广泛应用多年的经典著作,形态图及薄切面的质量也是出类拔萃的。虽身在异国他乡,但父母时常告诉她不能忘祖。次日阅早报,证实了这消息。
有孔虫回报了我美的享受 郑守仪从小就爱动手实践。郑守仪仍未停止前行的脚步。
需要什么就给我寄,特别是资料,他们从国外订购了大量书刊寄给我。一个个美丽的有孔虫模型在郑守仪的手中诞生了。
从最早绘图用的专业纸张、照相机到后来的录音机、电脑等,都是他们提供的。迄今为止,世界上只有31位学者获此殊荣。
1980年7月,郑守仪被任命为青岛市副市长。而郑守仪1978年对采自西沙群岛的同类有孔虫进行切面观察,发现其室腔具有垂直隔板,遂建立新属隔编织虫属(Septotextularia),从而纠正了上述被沿用将近一个世纪的错误结论。回到祖国的兴奋和难舍的亲情相互交织,难以言表。没想到,正是这一句话,让她的第一堂课成了在这所学校的最后一堂课。
上大学时,郑守仪有幸在一位教授的实验室看到显微镜下千姿百态的美丽的有孔虫壳体,一见钟情。近70年前,1956年6月30日,一位文静娴雅的女学子怀着激动的心情登上了从菲律宾马尼拉飞往香港的航班。
从此,这位25岁的姑娘,开始了新的生活。牛顿的伟大就在于把一件事始终放在脑海里,几十年如一日,直到解决为止。
她每天两点一线,埋头科研,大年初一在实验室干活很正常。她的老伴儿兼助手傅钊先笑着说。
不在实验室,她也是和有孔虫一起度过。她先后应邀赴法国、瑞士、中国香港、德国、日本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在会上宣读论文并博得好评。作者:廖洋 迟杰 冀晓青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3/9/1 8:13:24 选择字号:小 中 大 郑守仪:一见钟情有孔虫 ■ 廖洋 迟杰 冀晓青 郑守仪(1931 ) 中国科学院院士,海洋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为什么不把有孔虫雕刻成立体模型呢?一个念头出现在郑守仪脑海中,把千姿百态的微观世界有孔虫雕刻成立体模型,让公众也能分享大自然赋予的美。
在日本仙台召开的第四届国际底栖有孔虫会议上,她被特邀担任该组织委员会的唯一 一位外国名誉委员。一开始她选用滑石进行雕刻,比较费时费力。
在普通人眼中,有孔虫的研究工作相当烦琐枯燥,可她却乐此不疲。读着信,郑守仪仿佛看到了亲人们一张张无比欢欣的笑脸,又一次听到老母亲那亲切的乡音够晒荣幸,够晒荣幸。
经过反复思索,郑守仪打算专注于科学研究。当时国内工作非常艰难,远在菲律宾的父母及兄弟给了郑守仪极大的支持。
留言0